麻料繁殖方法?

248 2024-01-20 01:44

1、 种子繁殖

苎麻种子繁殖的优点是:苎麻种子细小,运输方便,繁殖系数大,一公斤种子培育的麻苗可以移栽30-40亩;种子繁殖的麻苗生活力强,根系发达,同时,种子繁殖还不易传播病虫害。它的缺点是,由于苎麻是异花授粉作物,容易发生自然杂交,引起后代分离变异。因此,种子繁殖苎麻时,要首先注意:

不能在生产麻地自行留种,苎麻种子一定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或科研部门提供,才能保证质量。

苎麻种子育苗一般在春秋季节播种,春季播种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℃的时侯及时播种。由于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,苗床地应该选择背风向阳、排灌便利、土壤肥沃的地块。苗床整地要精细,要清除土中的杂草,开沟作畦,畦面平整,畦宽1米,畦长10-20米,有条件的可以在畦面铺盖2-3厘米厚的腐熟有机肥,与土壤充分搅拌均匀,播种前用木板轻压畦面。播种时先把种子在水中浸泡24-30小时,然后,滤掉水与干草木灰一起搅拌均匀,每亩苗床地用种量控制在0.4-0.5公斤。播种时要弯腰低播,做到稀播匀播,分畦定量,播后用过筛的垃圾肥或谷壳等适量的盖种,再用洒水壶浇水,使苗床的土壤得到充分地湿润,随后在苗床上架设竹片并覆盖薄膜保温(如秋季播种则需苗床搭架覆盖物和遮阳物)。麻苗出土以后要及时的除草、间苗、浇水,以促进麻苗快速健康的生长,培育壮苗。

2、嫩梢扦插繁殖

嫩梢扦插繁殖是近年来普遍应用的无性繁殖苎麻的方法,具有取材方便、繁殖迅速、无分离变异、不带病虫、成活率高等优点。苎麻嫩梢扦插一般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进行,过早温度偏低,过晚气温偏高,都会导致成活率降低。

扦插的核心技术是:取材、消毒、换气、保湿、控温和调光。

苎麻扦插前要搞好苗床整地,苗床土块要细,苗床宽1米,长20米左右,床面开小沟用于扦苗,沟的间距为10-15厘米,开好沟以后铺一层2厘米厚的细河沙。

选择生长整齐,无病虫危害的良种苎麻地,待麻株生长到1米左右时摘除顶心,促进分枝的生长,当分枝长至6-8片叶子时,选择晴天或阴天的上午露水略干时,用锋利的单面刀片割取麻株的分枝嫩梢,割下的嫩梢轻放在薄膜上,要注意不要挤压,谨防伤及嫩梢。割取的嫩梢用薄膜抬到阴凉处进行修整,修整的方法是轻轻地将每个嫩梢剔除全展或半展的叶片,只留下顶端尚未展开的小叶片,嫩梢的长度要控制在10厘米左右,修整好的嫩梢用多菌灵兑水成0.5%左右浓度的药液,立即进行消毒,再用薄膜包好,放在室内的阴凉处,待下午5点钟以后集中人力扦插。扦插时用一小段竹片在畦面小沟引孔,接着把嫩梢扦入孔中3-4厘米深,株距保持8-10厘米,扦满一畦立即用洒水壶浇水,湿透土壤,然后在苗床上弓架竹片,覆盖好薄膜,四周要压实,在膜上钻一个小洞,悬吊温度计。

扦插苗没建立根系前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6点要掀开薄膜换气,结合换气用洒水壶洒一次清水,再盖好薄膜四周压实。

扦插苗生根前每隔两天,结合换气用50%的多菌灵或0.1%的托布津药液进行消毒,防止病菌滋生,麻苗腐烂。

苎麻扦插季节气温偏高,应注意控制膜内温度不超过32℃,一般晴天早上保持光照,温度升至30℃时,要在弓棚上覆盖草帘或者是旧麻袋片,如果膜内温度继续升高,就要洒水降温;下午6点左右,阳光变弱时揭除覆盖物,掀开薄膜换气、洒水,再重新覆盖薄膜并压实。阴天每天换气一次,扦插6-8天麻株开始生根,12天左右麻苗建立根系开始炼苗,20天左右就可以移栽了。

3、苎麻移栽

苎麻移栽时首先要对麻园深耕改土,多施有机肥。根据不同类型的土壤翻耕施肥,新栽苎麻施肥,以集中条施或穴施有机肥为好。一般每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,腐熟的畜禽粪1500公斤,以满足麻苗生长的需要。

苎麻种子苗在麻苗长出10-12片真叶时开始形成萝卜根,这时侯移栽成活率高。移栽方式采取宽窄行条式畦栽,即开沟作畦,畦面宽110厘米,沟宽40厘米,深4-50厘米,畦两侧各栽两行麻,行距15-20厘米,株距15厘米,中间隔一50厘米的宽行空间。每亩栽植种子苗6000株以上。

苎麻的扦插苗移栽时,密度可以降低至每亩4000株左右,麻苗移栽后,要及时的浇灌定根水,以提高麻苗的成活率。

麻苗移栽后晴天高温要防干旱,及时的查苗,浇水保全苗,由于新栽苎麻苗小、根量少,生长缓慢,返青后,要多次的松土、除草追肥,促使麻株早生快发。

麻苗移栽后收第一次麻称为破杆。破杆要在麻苗移栽后80天开始,由于破杆麻产量低、品质差,因而一般不收麻只砍杆,用锋利的镰刀砍掉麻杆。将砍掉的麻叶麻茎覆盖在麻蔸上,可起到防止太阳直晒,保湿防高温的作用。

当下一季麻长至10厘米左右时进行中耕,每亩施尿素7.5公斤、氯化钾5公斤,麻株长到30厘米时,每亩施尿素15公斤、氯化钾10公斤,秋季干旱时,应该及时的浇水抗旱,促使麻苗生长整齐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点击我更换图片